印花税是行为税,签了特定的合同或者领受了特定的证照,就需要申报缴纳印花税,因此,印花税不用按期申报纳税。再加上印花税的税率很低,最低档税率只有按件贴花5元,以至于被很多财务忽视。
不交印花税的后果很严重!
《印花税暂行条例》规定:纳税人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,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,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20倍以下的罚款。
因此,要重视印花税这个小税种。在计算缴纳印花税时,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,比如:
1.什么情况下需要交印花税?
《印花税暂行条例》规定: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、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,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,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。
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:购销、加工承揽、建设工程承包、财产租赁、货物运输、仓储保管、借款、财产保险、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;产权转移书据;营业账簿;权利、许可证照;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。
《印花税暂行条例》规定了需要计税的合同和凭据,除此之外的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。比如,投资合同、个人借款合同、劳务派遣合同等,都不需要计算缴纳印花税。
2.不会算印花税怎么办?
有些企业的合同类型比较多,实在算不来印花税,可以申请核定征收。根据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》(国税函〔2004〕150号)的规定,印花税可以核定征收。
各地的核定的办法大同小异,比如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》(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14号)第三条第二款规定:纳税人如不能完整提供应税凭证及计税依据、也不能按规定设置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的,可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,经审核同意后,按照核定征收办法缴纳印花税。
3.“一揽子合同”的印花税怎么交?
有的合同是“一揽子合同”,既有购销合同,也有设计合同、建筑合同等。这种情况下,要看“一揽子合同”有没有确定的金额,这里的金额确定包括数量确定。然后分三种情况来处理。
如果没有确定的金额,先按件贴花5元,后续金额确定时再按照合同金额贴花。
如果有确定金额,要看一看各项业务是否分开核算。根据《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》第十七条的规定,同一凭证,因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,如分别记载金融的,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,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;如未分别记载金额的,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。
因此,签“一揽子合同”时,金额怎么签需要注意。
4.合同作废、没履行或重签以后,印花税怎么处理?
合同签订以后,因为各种原因,导致作废、没有实际履行或者重新签订。这三种情况有个共同点:合同已经签了,但没有创造经济价值。很多人觉得不应该交印花税,是这样吗?
税法规定:“凡多贴印花税票者,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。”因此,如果合同签订后作废、没有实际履行,或者重新签订合同,原来交过的印花税就白交了。
5.没有签纸质合同,只有电子收据,是否需要交印花税?
有些财务会说,公司没有纸质合同,只有电子收据或结算单,所以就不用交印花税。
这种观点不对!
《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》(财税〔2006〕162号)规定:“对纳税人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按规定征收印花税”。
因此,没签纸质合同并不免除印花税纳税义务。
6.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金额,还是不含税金额?
很多财务觉得是不含税金额,理由是:增值税是价外税,真的是这样吗?
不一定!
怎么交印花税要区分三种情况:合同只记载了不含税金额、合同只记载了含税金额、合同里同时记载了含税金额和不含税金额。
根据税法规定,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合同金额。因此,怎么计税要看合同金额,但这个合同金额是什么,是不含税金额呢,还是含税金额,税法没有明确(有税务总局某司长的指导意见)。
实务中是这样处理的:如果是第一种情况,合同金额就是不含税金额,因此,就应该按照不含税金额来计税。如果是第二种情况,合同金额就是含税金额,因此,按照含税金额来计税也有依据。麻烦的是第三种情况,怎么交印花税要看有没有写清楚,因此,建议把不含税金额和税额明确写出来。
7.注册资本印花税的两次减半
注册资本要缴纳印花税,按照注册资本金额乘以万分之五的税率来计税,如果注册资本是亿元元,需要缴纳5万元的印花税。如果不及时缴纳,会被罚款100万元。
为了鼓励投资,推出了优惠政策。根据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》(财税[2018]50号)的规定,“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”。另外,根据《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》(财税[2019]13号)的规定,小规模纳税人还可以在减半基础上叠加享受减半优惠。
因此,在2021年底之前增加注册资本会省去75%的印花税,增资要抓紧!
惠企易点通编辑